地產新聞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
2010年7月7日
【東方日報】居於香港甚艱!生無一片容身之所,死後又無葬身之地,也許是不少香港人的慨嘆。骨灰龕場問題困擾本港多年,食物及衞生局昨日便終於公布骨灰龕政策檢討諮詢文件,但各項建議均被外界批評「無料到」,遭立法會議員狂轟拖得就拖。當局在全港找出十二幅土地興建骨灰龕,卻預告會遭地方人士反對,土地又無法全部即時動工;發牌規管私營骨灰龕更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快兩至三年後才完成立法,期間私營骨灰龕勢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立法後再加兩年半寬限期,經營者更可無限期延長臨時豁免,「非法變合法」。當局最快數月後推出一張「認可」私營骨灰龕名單供市民參考,卻不保證名單上骨灰龕最終獲發牌,市民無所適從。


消息稱,分布柴灣、沙田及葵青等七區的十二幅初步選址,並非每幅土地均可即時動工,例如沙田石門安興里土地會建造業議會訓練學院,荃灣青荃路土地為公眾停車場,興建骨灰龕涉及遷出現有使用者安排等等。十二幅土地不少要經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改變土地用途,消息承認未必能解決骨灰龕短缺問題,「勾地」只是讓市民安心,明白當局有決心解決問題。


【蘋果日報】供樓負擔是不少人置業的重要考慮,東亞銀行 7月份的《經濟分析》報告便指出,去年樓價相當於中位入息家庭年入息的 8.7倍,逼近 97年高峯時的 9.3倍;而今年 4月住宅的平均樓價,更較金融海嘯前高出 20%,相信與超低息環境,刺激強勁的物業投資需求,加上高收入人數上升,和內地資金投資本港樓市等因素,均令樓價急升。

報告又指出,因家庭收入分佈改變,由 03至 09年間,月入 5萬元或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增 32.4%,月入 1.5萬至約 5萬元的中收入家庭只增約 13%,市場對大單位需求增加,加上發展商主力興建豪宅,導致大單位樓價升幅超過中小型單位。由於物業投資也傾向買大單位,故大單位去年的空置率達 10.5%,高於 00年至 08年的 8.8%平均空置率;相反,中小型單位空置率只 3.8%, 00至 08年平均空置率為 5.7%。


【星島日報】政府提出「居者有其所」,並非「家家有層樓」的意見,掀動全港社會對政府應否資助市民買樓的爭論,而港府亦正就「資助置業」問題展開公眾諮詢,據報,政府當局正在詳細研究,推出類似「私人參建」模式的復建居屋計劃,由政府以「優惠價」批出土地,再要求私人發展商,興建當局預定的單位數目、面積和售價的單位,並向符合資格的巿民出售。當局相信有關模式較房委會自行興建居屋,更具彈性,一方面可較快增加房屋供應,亦使政府可隨時退出市場。

據悉,當局正認真研究,一旦社會共識是支持復建居屋,會參考私人參建居屋(PSPS)模式作出修訂,而非房署自行興建居屋,主要原則是令市民在合理負擔水平內置業。私人參建模式借助市場力量,房署毋須額外增聘人手;而且計畫較具彈性,甚至可靈活退出市場,不會成為長遠房屋政策。 方案仍在研究中,未有定案。當局並一併研究,接受資助的資格類別,是否沿用現時居屋綠白表方式分類,還是改用其他準則。

【明報專訊】樓市飆升,一二手價量齊爆燈,不少屋苑紛紛錄得破97年高價成交,不少港人抱怨置業困難,甚至將矛頭指向水源充足的內地人,推高本地樓價。甚至政府推出的投資移民計劃,亦在樓市持續高溫下,備受質疑,繼立法會議員林大輝、梁美芬、余若薇等提出質詢,要求檢討計劃後,就連盛傳會參選下屆特首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日前亦在本報撰文抨擊這計劃推高樓價。負責計劃的保安局則強調,計劃引致的樓宇投資金額只佔本地房地產總交易量的1%。

梁振英在文章指出,今年首季投資移民獲批准個案736宗,在港投資52億元,當中投資房地產金額約21億元,而中原最新數據亦顯示,去年1,200萬元以上豪宅銷售中,內地買家佔18%。他認為,不論是21億元或18%內地買家,相對於本地的新增需求(不包括搬家換房的交易數字),比例較大,在低產量低供應的市場環境中,對推高樓價有較大影響。這說法間接反駁了政府以移民投資房產金額佔總成交量僅1%的說法。


【信報】行政長官曾蔭權主持的策略發展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討論資助置業的議題,會上委員意見分歧,部分委員認為可考慮復建少量居屋增加香港的穩定性,但部分委員關注資助置業或有欠公平,故認為應詳加考慮。

署理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葉文輝會後指出,會上大部分委員關注資助置業事宜,並歡迎政府作諮詢。有委員認為,少量復建居屋可讓年青人增加對香港的歸屬感,以及增加社會穩定性;惟有反對意見關注,倘若只資助部分市民,其他已置業或得不到資助的人士會覺得不公道。


【文匯報】新鴻基地產與地產代理合作,委託獨立調查顧問公司,進行「港人置業居室消費趨勢」調查。調查成功訪問500名業主,結果顯示,近5成業主願意花費15萬至30萬元,為室內進行裝修及工程,月入逾6萬的中產一族更會豪花逾30萬元,為家居「裝身」。

報告發現,48%業主願意用15萬元至30萬元作為室內設計及工程開支,36%的業主則願意用30萬元或以上。整體來說,逾6成業主願意用樓價的5%-10%為家居設計及裝修,凸顯家居消費市場商機處處。此外,每月家庭總收入高於6萬元的富戶,更會不惜一擲超過30萬元,為家居扮靚靚。而每月家庭總收入高於6萬以下的普通及中產家庭的業主,則大多願意用15至30萬作為室內及工程開支。


【成報】金融海嘯已成過去,全球及本港經濟開始走出陰霾,市民亦回復消費信心。海港城1 至5 月生意總額打破歷年紀錄。總經理(租務)李麗儀表示,期內總生意額高達7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6億元,勁升35%;每方呎營業額1,591元,按年上升33%。

單是5月份,生意額近1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近10億彈升40%,每平呎營業額1,457元,較去年同期的1,060元,亦急升37%。她預期,2010年下半年的營業額將會有雙位數字的增長,為吸引更多不同客群,海港城更引入了12間全新的香港分店,刺激生意。

【新報】食物及衞生局昨日公布骨灰龕政策檢討諮詢文件,政府會於多個區域尋找合適工廈或地皮興建骨灰龕,有地產業界人士認為,即使在市區興建骨灰龕,亦未必會拖低區內樓價,反而可能刺激有關工廈的樓價,隨時有機會彈升兩成或以上。

在當局研究改裝成骨灰龕的工廈區域之中,以荃灣及葵涌一帶的工廈成功機會最高,有代理表示,現時位於荃灣德士古道一帶的工廈,呎價介乎700至1,000元不等,若個別單位可以申請改建成骨灰龕,預計將可帶動相關工廈樓價上升至少20%以上,而交投量亦可增加1至2成。不過,業界同時擔心,倘若政府要求全幢物業重建,由於舊式工廈業權較分散,要全數統一業權難度很大,故未必會為樓價帶來刺激作用。

【頭條日報】新盤相繼加推,帶旺整體樓市氣氛,其中紅磡黃埔花園,以及長沙灣宇晴軒均頻錄成交。當中,紅磡黃埔花園二期新近連環錄得兩宗成交,兩名業主均獲利逾百萬元離場。

世紀21東方物業代理分行營業經理姚錦凌表示,紅磡黃埔花園於六月份交投十分熱烈,共錄得約66宗成交,成交量與5月份比較急升3成。其中黃埔花園2期1座高層H室,面積558方呎,兩房間隔,享開揚遠景,成交價328.8萬元,平均呎價5,892元。原業主於○○年7月以191萬元購入單位,持貨10年,是次易手帳面獲利137.8萬元,單位升值約72%。


【香港商報】港府計劃拓展12個骨灰龕新址,長遠並擬發牌規管私營骨灰龕場。政改方案通過後,港府立即推出首個涉及民生議題的諮詢文件。由於本港骨灰龕位嚴重短缺,引發近年私營骨灰龕場氾濫,政府昨日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在12幅土地興建新骨灰龕場,並發牌規管私營骨灰龕場,嘗試解決供應不足的燃眉之急。不過,對於新骨灰龕場何時落成,將會提供多少個龕位,以至能否獲得各區議會支持,政府暫時未有具體交代。
Copyright © Lung Fung Estate Agenc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