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新聞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
2020年10月7日
【明報】稱,中原利嘉閣柯士甸道行被貼街招。中原集團及美聯集團兩大龍頭地產代理集團多年來在生意上互相競爭,昨日中原地產及中原集團旗下的利嘉閣地產,其位於佐敦柯士甸道的多間分行,就被貼滿對手美聯集團旗下美聯工商舖的租售街招廣告,並留有聯絡電話,三間受影響的地產代理行均向傳媒表示,現時已報警處理。

【文匯報】報導,商舖業主共度時艱,3招助租客。零售商舖經歷修例風波以及疫症爆發雙重打擊,本已苟延殘喘,但最致命是遇上「企硬」業主,屢以合約精神拒絕減租,推租戶落谷底。然而,市面上仍有良心業主,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表示,業主幫租客不外乎3種方法,第一是容許租客遲些交租,如先收一半、六至七成租金,待市況好轉才要求交「尾數」;第二種是直接減租,業主可以每個月視乎情況決定減幅及時間;第三種就是業主直接出錢贊助租客,如幫手推廣產品,送產品出街等。

【HK01】稱,明日大嶼|研公私合營, 毋須用公帑,發展局引沙田第一城做例子。政府下周三(14日)公布《施政報告》,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日前拍攝《施政報告》公眾諮詢短片,就外界對明日大嶼造價的憂慮,黃偉綸在片中指,據以往香港的經驗,大型工程如透過適當的政府和私營機構合作,政府不需要從公帑資助這些項目的興建,他更引用沙田第一城的模式作例子,由發展商負責填海,再將大部分土地交回政府興建公營房屋。

【東方日報】指,裕民坊4商戶拒遷,政府收舖獲判勝訴。已納入觀塘重建計劃、位於觀塘裕民坊和觀塘道之間一排商住兩用大廈,尚有部分地舖佔用人仍未遷出。律政司早前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收回四個舖位及相關的土地空置管有權。高院聆案官昨聽罷雙方陳詞後,指出各被告主要關注賠償問題,但《收回土地條例》中已有清晰指引,賠償是否合理應交由土地審裁處裁斷,裁定政府勝訴。

【蘋果日報】報導,銅鑼灣樓上舖慘蝕3,200萬,「物流張」見紅,6年貶值44%。本港「封關」逾半年,訪港旅客人數大跌近99%,零售市況淡靜,核心區地舖價格回落,手持「樓上舖」同樣要損手離場。銅鑼灣銀座式商廈Oliv全層,原由有「物流張」之稱的資深投資者張順宜持有,惟最新則勁蝕約3,152萬元或44%轉手離場,料屬區內同類物業最大額蝕讓成交。

【信報】指,核心區23巨舖棄租,涉30萬呎。本港零售市道過去一年多災多難,繼去年中爆發社會事件後,今年又遇上肺疫肆虐,不少國際知名品牌生意慘淡無法「維皮」,要大幅收縮業務。本報統計,中環、銅鑼灣、尖沙咀及旺角四大傳統零售核心區,今年內租約期滿離場或提早棄租的主要大型零售街舖已達23間,涉及總面積逾30萬方呎,相等於尖沙咀K11商場總樓面近九成。

【晴報】謂, 白居二帶領居屋起飛,樓價升幅勝私樓,7年升逾倍,成交集中天水圍沙田將軍澳。香港樓價高企,2013年政府推出白居二計劃,公開大學昨公布《居屋公開價格指數》,發現過去7年自白居二出爐後,整體居屋價格飈升逾1倍,更跑贏私樓升幅。其中5大最多成交量的居屋集中在天水圍、沙田及將軍澳,同期升幅達58%至197%不等。有房委會委員指,首批復建居屋至今升值80%,建議調高轉售限制,5年內不能以高於原價出售。

【星島日報】曰,500萬至千萬細戶先反彈,成交量按月急升三成。隨着疫情緩和,樓市氣氛漸回穩,其中500萬至1000萬中細價樓,上月成交量更率先反彈,期間註冊量達2642宗,按月急升達31%。有業內人士認為,疫情走勢向好,限聚令放寬,買家亦重投市場,加上該類物業可承造高成數按揭,吸引上車及換樓客紛承接。
Copyright © Lung Fung Estate Agenc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